公務員-面試熱點:剎住“賣人頭”歪風,讓職校實習回歸正軌
熱點概況
據報道,近日,云南一職業院校17歲學生實習疑似“勞累病死”,案件引發社會關注。死者家屬稱:“2019級五年制護理6班學生小楊被學校以實習的名義安排到企業打工,在每天12小時的高強度勞動下,勞累到生病都不允許請假就診,最后因不能及時就醫而死。”
調查發現,原本意在提高職業學校學生技能,讓職校專業和產業密切接軌的職校實習,在少數地方演變為向流水線工廠提供廉價勞動力的“賣人頭”交易。工廠缺人,給勞務公司報價25元每人1小時的費用,勞務找到學校相關人士,給學校22元每人1小時的費用,學校給學生15元的工價,差價7元就是提成。假如學校組織300人,一個人工作1個月,每天10小時,那么學校就能提成63萬元。
來錢如此容易,亂象自然難治。職校再小,幾百人規模還是有的,加之有的頂崗實習長達12個月之久,且職校多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盤算下來,賺“人頭費”的生意自然是細水長流、盆滿缽滿。
主流觀點
@光明網:打蛇打七寸,職校實習亂象歸根到底還是職校管理出了問題。因此,加強對職校實習全程監管的同時,整治重點要放在提高校方人員違法成本上來,以嚴肅精準的問責壓實學校管理責任,依法依規追究相關人員民事、行政、刑事責任,形成"不敢""不能""不想"的強大震懾效應。同時,探索設立職校黑名單制度,對"劣跡職校"實施聯合懲戒,直至吊銷其辦學資格。
@人民網:懲防并舉,缺一不可。事后要嚴懲,事前要防范。學生到哪里實習,實習什么,待遇如何,不能任憑學校說了算,監管部門要把關,還要經過家長同意,特別是尊重學生的意見。同時,接收學生實習的企業也要守底線、盡責任,確定什么標準的實習工資應透明,還要通過嚴格的制度安排,防止出現工傷等。
@法制日報:遏制濫用“學生工”的歪風、保護實習生權益刻不容緩。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主管部門,要針對學生實習工作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積極研究制定學生實習與管理的有關制度和措施堵漏補缺,厘清正常實習與頂崗實習牟利之間的差異,加大對違規實習的監察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嚴厲打擊以牟利為目的的“校企聯盟”,斬斷“學生工”后面的利益鏈,從而推動中等職業學校實習工作健康有效地開展,維護民眾權益和社會公平。
深度分析
(一)關注點一: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包括哪些方面?
1.認識實習指學生由職業學校組織到實習單位參觀、觀摩和體驗,形成對實習單位和相關崗位的初步認識的活動。
2.崗位實習指具備一定實踐崗位工作能力的學生,在專業人員指導下,輔助或相對獨立參與實際工作的活動。
(二)關注點二: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的目及意義
1.增強崗位意識
2.強化動手能力
3.豐富社會經驗
(三)關注點三:職業院校實習亂象背后的原因
1.職業學校被利益驅動
當下很多企業找到學校相關負責人洽談用工問題,在用工金額上,學校會從企業所給的用工報酬中抽取提成,組織學生越多,學校所提的利潤就越多,利益驅動之下,學生成為“待薅的羊毛”。
2.社會上存在用工荒
社會仍然存在大量的低端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并面臨嚴重“用工荒”的困境。企業用職業院校的學生填補“用工荒”缺口,全然忘記他們還是未畢業,甚至未成年的學生,甚少關注對其身體健康和生活情況。
3.學生維權意識弱、顧慮多
很多職業院校的學生不懂得如何維權,對于法律專業知識、維權渠道都知之甚少。有些學校還以“不實習不能畢業”相威脅,學生有所顧慮,只能無奈接受。
(四)關注點四:如何保護職業院校學生實習過程中的權益?
1.滿足自主選擇權
職業院校提前將實習方案下發給學生,學生根據自己所學專業和職業規劃進行自主選擇,充分尊重學生在職業選擇和實習崗位上的自由權。
2.加大監管力度
壓實監管部門的責任,加大對違規實習的監察力度,不定時對學生參與的企業進行調查核實,開展巡查,對實習內容專業不對口、強制實習等情況進行嚴格的監督及管理。
3.加大投入力度
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從資金和政策兩方面給予支持,扶持現有職業院校改造或興建與專業相匹配的實訓中心,讓職業院校實習走向規范化。
面試模擬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職業院校打著“校企合作”“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等旗號,以各種強制手段把學生向流水線工廠提供廉價勞動力。對此,你怎么看?
【參考解析】
職業院校的學生所學的內容專業性非常強,往往會在畢業前通過實習增強崗位意識,強化動手能力,提高社會經驗,對未來進入工作崗位有非常大的幫助。但部分職業院校以各種強制手段把學生向流水線工廠提供廉價勞動力。對于這種現象,必須及時制止,讓職校實習回歸正軌。
這種現象不僅對學生本人乃至整個社會都會造成較大的傷害,對于學生來說,這種實習不僅難以學到真才實學,而且還會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合法權益;對于社會來說,也會進一步加劇人們的職業院校的誤解,褻瀆了職業教育的形象和尊嚴,影響到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亂象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其一,職業院校被利益驅動。正所謂無利不起早,部門職業院校利益當先,當下很多企業找到學校相關負責人洽談用工問題,在用工金額上,學校會從企業所給的用工報酬中抽取提成,組織學生越多,學校所提的利潤就越多,如此往往, “頂崗實習”變異成學校斂財的重要途徑。
其二,社會存在用工荒難題。當下社會仍然存在大量的低端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這些企業目前在勞務市場很難招到工人,面臨嚴重“用工荒”的困境。于是企業會聯系掌握大量學生資源的職業院校,用職業院校的學生填補“用工荒”缺口,全然忘記他們還是未畢業,甚至未成年的學生,甚少關注對其身體健康和生活情況。
其三,學生維權意識弱、顧慮多。很多職業院校的學生不懂得如何維權,對于法律專業知識、維權渠道都知之甚少,出現這樣的問題也只能忍著不說,有的學生還會認為學校安排符合政策規定。況且有些學校以“不實習不能畢業”相威脅,學生為確保能順利畢業,只能無奈接受。
鑒于此,我認為保護職校生實習權益可以從以下幾點發力:
第一,尊重自主選擇權。在學生開展實習之前,職業院校要要將實習方案下發給學生,學生根據自己所學專業和職業規劃進行自主選擇,如果不愿意參加學校統一安排,學生也可以自主選擇實習崗位。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堅決避免“一刀切”式的強制分配。
第二,加大監管力度。要壓實監管部門的責任,加大對違規實習的監察力度,不定時對學生參與的企業進行調查核實,開展巡查,對實習內容專業不對口、強制實習等情況,根據違法違規情節輕重,給予學校和相關責任人相應處分和處罰,直至吊銷其辦學資格等,切實保障實習學生的合法權益。
第三,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從資金和政策兩方面給予支持,同時要扶持現有職業院校改造或興建與專業相匹配的實訓中心,目標是讓職業學校不愁辦學經費,讓學校擁有一流的實習場所,讓學生安心安全參與實習。
相信通過多方努力,職業學校實習亂象一定能夠得到解決,推動職業學校實習工作健康有效地開展,讓教育回歸育人本位。